赵磊|让书写充满仪式感
分类: 书法字画 热度:849 ℃


上海徐汇区柳州路的“天水堂”里,赵磊正静静地补画昨天未竟的朱丝栏。与周遭的嘈杂、紧张相比,这里的时间仿佛慢了半拍。
2013年,赵磊辞去拍卖行的工作,与妻子一起经营书画社,就是现在的“天水堂”。夫妻俩平时除了给学生上书法课,剩下的时间就是捣鼓自己喜欢的事——书法、印章、朱丝栏。

赵磊老师
尤其是书法,赵磊对此痴迷不已。
书法专业毕业的赵磊,自幼便酷爱书法。平日里除了教授学生书法外,还热衷于潜心研习古今名家法帖,对行、草、隶情有独钟。十余年来,笔耕不辍,特别是对隶书颇有研究。
赵磊的隶书,法度严谨、古朴,颇有几分清人伊秉绶的神韵,但细品又发觉其中有明代隶书的影子,结构方正,用笔均匀。在书法学习之路上,赵磊经常会研究不同书法家的特点,并融入自己的书写习惯和运笔方式,勤加练习,最终出来的书法作品,既有传统书法的功底,又有强烈的个人创新印记。


赵磊书法作品——“闲坐”、“悠然”
观赵磊书法,从舒缓有序的起笔、运笔,到顿笔、收笔,每一个动作,都演绎着他纯熟的书法功底和艺术造诣。仿佛笔尖一触到纸面,就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潜心书法,春华秋实,润花著果。人生的历练被融汇在横竖弯曲的线条里,力送笔尖,每个字里,都藏有他坚韧不拨的品格和乐观豁达的情怀。
赵磊说:“要写好字并达到书法的高度,就必须老老实实学习前人的宝贵经验,认认真真的临摹前人碑、帖。一丝不够的按前人笔法、点画、墨韵、结体、章法、气韵等,不断修正自己随意的书写习惯。博采众长,锲而不舍,在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的书法达到更高境界。”



赵磊书法作品——“嗜茶”、“花非花”、“独坐”
书法作品,有独擅其一的,有两者兼得的,也有三者皆备的。但不管哪一种情形,都不可缺少一个“真”字。有真性情,才有真情趣;有真修养,才有真境界;有真襟怀,才有真气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太白纯以气象胜。太白不独其诗,其字亦然。”被认为太白真迹的《上阳台帖》:“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虽然只有十六个字,然而它所造成的奇绝气象,却足以雄冠古今。

赵磊书法作品——“云出岫”
赵磊深谙书法的气象品位之道,在努力提升书写技巧的同时,静守初心,修己惠人,从中创新,充分表达,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学古、师古而不拘泥于古,不一味模仿,关键是从中汲取适合自己的东西。学习、临摹、创作书法的过程其实也是修心养性、磨炼意志、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
长期的书法传习经历,让赵磊深刻意识到,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极为匮乏。书法本是一项亟需传统文化功底的技能,加上单一的书法形式和简单的文字呈现,让很多年轻人更觉乏味,这也是书法艺术很难被广泛普及的原因之一。
且不论书法,很多时候,人们甚至丧失了书写的欲望。


赵磊书法作品——“读书”、“无为”
——
赵磊曾在上海拍卖行工作,由于工作关系常常会接触到一些明清、民国时的对联。出于专业的敏感,他开始关注起各种朱丝栏来,时间一久,他越来越体会到朱丝栏的魅力。于是,他学着“打”了一批,用来自己写字,也送给一些喜欢书画的朋友。

朱丝栏蜡笺纸
有一次,著名画家汤哲明老师在装裱店里见到赵磊打的朱丝栏,非常喜欢,便拿出自己珍藏的粉笺纸,让他给打上格子。赵磊颇受鼓舞,觉得自己干得还不错。他给这位画家的粉笺纸打好栏后送过去,画家问多少钱,他没反应过来,情急之下说了句不得体的话,“我这是打着玩的,又不靠这个吃饭”。说出口赵磊就后悔了,好像是说自己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一样,画家虽一时错愕,倒也不以为意,还跟赵磊成了好朋友。
后来,他便开始认认真真把朱丝栏当成一件“正经事”,打得越来越专业,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就这样,赵磊慢慢做出了天水堂手工朱丝栏。

朱丝栏加花边
在有格子的纸上书写,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束缚,似乎初学字者为之,而善书者不为。果真如此吗?历史上,在条栏之间书写可一度是件很体面的事情。
黄庭坚诗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风信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说的是杨凝式学王羲之形神兼备,“乌丝栏”即指代《兰亭序》。可见王羲之的字被笼在乌丝栏里,也没有妨碍它的矫若游龙。
米芾在打有乌丝栏的白绢上书写,成就著名的《蜀素帖》。这匹乌丝栏蜀素自织成以来,四十四年无人敢在上面写字,一直等到米芾,才迎来了与其相匹配的书法家,可见其珍稀。

米芾《蜀素帖》乌丝栏绢本
在朱丝栏间落笔,最直观的效果便是,各行各列的文字书写得整齐美观,而且朱丝与墨书的视觉对比效果书卷气十足,堪称惊艳。
朱丝栏的存在是为了让书法更具仪式感,让原本单调的文字变得丰富而庄重。你可以说,朱丝栏只是一种装饰和点缀,但如果书丝栏的介入,能让更多人郑重其事地书写呢?

赵磊书法作品——“坐云”
——
无心插柳柳成荫。赵磊的朱丝栏受到了很多书法界人士的喜爱。赵磊想,朱丝栏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也许并不是自己做的有多好,而是朱丝栏唤醒了书法爱好者们关于风雅生活的记忆。朱丝栏是这个风雅系统的引子,借由它,赵磊进入到一个更为美妙的书法世界,一个笺的世界。
笺是一种精致的书写用纸,始终和诗和信联结在一起。用来写诗的,称为诗笺,写信的便叫作信笺。而无论诗还是信,都饱含着人的情感,令写字人无法不郑重其事地循着丝栏挥洒情绪。

天水堂手绘花边朱丝栏蜡笺纸
除了朱丝栏,笺还有各种装饰,称为“彩笺”,画上花、蝴蝶或鸟雀的称为“花笺”,洒上金箔的,称为“洒金笺”。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一张纸上可以承载许多信息,然而无论这张纸如何装饰,最重要的永远是纸上面的字,是字背后的人。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通过互联网接受无穷的信息,通过社交软件彼此迅速地取得联系。我们打字,却不再写字,输出的字越多,收获的情感却越少。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怀念魏晋那个尺牍往来的时代,他们在信上总是只言片语,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个性、情感以及生命的姿态。

朱丝栏加花笺局部
在这样笺上写字的永远是少数人。赵磊愿意做这样的一个人,哪怕无人可寄,也可以寄给自己。一些重要的书写,有时就是要对自己说的话,更何况并非无人可寄。虽然赵磊自称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却从不缺少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聚在一起谈书论画,也抄一些古人的诗句或者名帖,恭恭敬敬地写在笺上,相互赠予。


赵磊书法作品——“生如夏花”、“见南山”
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徐建融老师送他的对联上,有一段题跋格外引人注目:“赵磊君擅制文房对笺格,自是文人风雅所钟……因撰此联相勉,以期后生志道弘毅,勿陷风雅酸颓也。”
“勿陷风雅酸颓”六字,在一片璀璨夺目的笺纸中跳荡出来,既如一盆冷水,又似一记警钟。
赵磊花了那么多功夫在纸的装饰上,算是陷入风雅酸颓吗?

赵磊书法作品——“半生心事,一壶江山”

赵磊书法作品——“有闲”
至少当下还不算是。他说,“虽然我是书法专业毕业的学生,学习了许多关于书法的技巧和理论,但是我依然主张书法回归到一种日常的状态。古人写下那些尺牍信笺的时候,虽然也很努力地将文字摆的漂亮,但并不庄严到把它当作艺术品的地步。只有回归到一种日常的书写,才是自然的书写,才是真实情感的表达。”
事实上,早在明清时期就开始有专门作坊,来制作各种颜色笺纸,那时笺纸通常直呼为红格纸、黑格纸等。打“朱丝栏”的活儿是旧时纸店学徒的首要任务,学徒入店除了要帮店主家照料生活外,就是要打一手漂亮的“朱丝栏”,这样才能讨老板和顾客的喜欢。如今再也找不到那会打“朱丝栏”的学徒了,漂亮的笺纸也几乎由机器代劳了。

赵磊书法作品——“无事”
机械化量产的现代商品,虽然外观精美和谐,但似乎很难与精致搭上边。赵磊极力提高每一张纸书写的舒适度,让每一张单薄的纸都富有“精致感”。这其间似乎又透着手艺人的小心思——为每一个提笔忘字的人营造一种向内行走的仪式感,或者说是一种引诱。
试着书写吧,你会唤醒久违的文字的力量。
主笔/所谓牧之
编辑/南橘
图片/天水堂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