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法的鼠须毛笔为何如此神秘?
分类: 书法字画 热度:313 ℃

如同武士要有趁手的武器,书画人也需要合适的毛笔,虞世南说欧阳询“不择纸笔,皆能如意”,只是对他的书法火候表示赞叹,并不是说他不在乎笔的选择。
过分强调书写技能,而忽视工具材料的选择,只会破坏书写情绪!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清代杨宾认为“书与佳与不佳,笔居其半”,始终坚持择笔。
了解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选择一支属于自己的毛笔,临摹和书写才能事半功倍。
即便一个功底深厚、笔法超群的书写者,用趁手的纸笔写出的字,肯定也会比随手拿到的纸笔更显个人笔墨神采。
历史上很多书画名人对毛笔都有自己的偏好,汉代萧何善用锋颖磨光的秃笔,南朝萧子云喜欢用婴儿胎发制作的毛笔,白居易用鹿毫笔,蔡襄用鼬尾笔,苏东坡用鸡毫笔。
而鼠须笔,更因为先有张芝、钟繇,后有王羲之用其写《兰亭集序》而声名大噪,唐代何延之在《兰亭记》中说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欧阳修还曾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赠送给蔡襄,作为《集古目录序》的润笔,令蔡襄非常满意。
鼠须笔为何如此受到名士青睐?
也许是因其锋端劲强,有锋芒之名,而王羲之用其写出了神清骨秀的魏晋风度。
鼠须笔历来名贵,一直是书写者梦寐以求的笔中至尊,也因此诞生了很多歌颂鼠须笔的诗歌。
南宋诗人李纲作《鼠须笔》“中山毛颖久中书,鼠辈胡为亦可俱。寝庙穴居真得计,畏人端恐擢其须。”把老鼠担心被人拔去胡须作笔,描绘得栩栩如生。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撰《鼠须笔》“安得如椽笔,晴窗弄鼠须。知渠来某氏,为我作尖奴。薰窒搜罗尽,精粗简拔殊。香沾窗下墨,腥带瓮中腴……”
除了描述笔工捕捉老鼠及拔鼠须的过程,还联想出鼠须笔所带的腥味与墨香的强烈反差。
北宋诗人谢薖《戏咏鼠须笔》称“谁言鼠辈不足齿,也复论功翰墨场”。戏言鼠辈因须发在笔墨中立了功。
虽然诗文的描述活灵活现,对于鼠须是否是老鼠的胡须,却一直都有争议。
因为古代所说的鼠并不仅仅指老鼠,须也未必只是胡须。
众所周知,毛笔最重要的是锋颖,入笔的毛也必须要有颖。
因而,提供笔毛的动物,选毛的部位也不同,比如兔的选颖在背后,此处磨损最少。羊毛的颖在腿内侧,也是不与周围环境摩擦的部位,只有减少摩擦才能保持颖的锋芒。
而胡须往往是动物最精密的触觉器官,老鼠经常“捋胡须”,以保持它的干净敏锐。作为触觉器的胡须经常与周围环境触碰,就会伤到颖,所以,无论是老鼠胡须,黄鼠狼胡须还是栗鼠的胡须,都不适宜制作毛笔。
那么,鼠须笔到底用的是谁的毛?
有人说是兔子毛,还有观点认为是狼毫的别称,苏轼认为鼠须笔是在兔毫中掺入鼠须制作而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鼠须是栗鼠的尾毛。
王羲之在《笔经》里也说过“鼠须甚难得,未必能佳”,说明老鼠的胡须很难收集,胡须制成的笔也未必好用。
经历代学者研究考证,古人所谓的鼠须笔应通指鼠须栗尾笔,王羲之的笔很可能是栗鼠尾毛加兔毛所制,而栗鼠,也许是黄鼠狼,也许是今天的松鼠。
当今的鼠须笔,多是由松鼠尾毛制成。
松鼠是很常见的动物,毛发来源比较容易,但并非所有的松鼠毛都适合做笔,只有大型树栖松鼠尾巴上的长毛才有做笔的价值和可能,其中以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俄罗斯松鼠最为珍贵,中国的鼠须多来源于东北和俄罗斯交界地带的灰松鼠。
灰松鼠的尾毛长、细且顺直,富有弹性与韧性,用来制笔,无论书写还是绘画,堪称是万金油一般的存在,线条、勾染和铺色都能胜任。
周汝昌说:书家得佳笔,如勇士得宝剑,意气倍增,神采更出。
很多时候,得到一支趁手的好笔,也要靠“缘分”,王羲之的鼠须笔具体用料配置,至今难以定论,但拥有一支锋颖强劲、蓄墨充足的灰鼠尾毛制成的鼠须笔,必会带来婉转练达、流畅自如的书写体验。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