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衍:乐追甲骨
分类: 书法字画 热度:966 ℃

3300多年前的安阳,当殷商的贞人和契手专注地在龟甲上刻下一句句神秘卜辞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未来这会成为人们追寻汉字根源、解读汉字审美的最初“源代码”。
写下这个有几分《百年孤独》色彩的开头,是因为今天要说的,也是一位有些孤独的追寻者,他在甲骨文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踽踽独行,追随着前人的脚步,寻找自己的创作之路,他就是西安写经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伯衍。
周伯衍作品
周伯衍总觉得,自己与甲骨文书法的结缘,那是注定的。“书法归根到底是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作为一个书法人,怎么能不到文字的源头走一走呢?”这样想着,当他在2016年举办了自己的个人写经书法文献展之后,就把兴趣点转向了甲骨文书法艺术。
甲骨文虽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它作为“文字”进入人们的视野,只有整整120年。要创作甲骨文书法,首先要过的第一道坎,就是甲骨文的识读关。专家释定的甲骨文字大约在2000字左右,周伯衍差不多花去了一年的时间,将学界公推的几本甲骨文字典逐字逐页研读,互相参考着记忆。厚达几百个页码、砖头一样沉甸甸的字典,被他翻看得几近破烂。殷人以刀为笔,契刻之法有单刀、双刀、切刀、复刀等等,线条也并非一味的为“枣核状”,而这恰是先民审美观念的真实写照,“殷人尚质”意在于此。
周伯衍作品
120年来甲骨文的书风,从艺术类型学的角度,有“原生态”和“演生态”之分,而周伯衍则把自己个人的实践定义为在这两者之间跳荡。在字型的选择上,他是严谨派,坚决反对随意拼接和生造,以保持甲骨文字的准确性与纯正性。但在书风上,周伯衍更喜欢以甲骨为素材,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阴阳虚实、对比夸张、参差错综,小品图式、大字矩阵、长卷横轴,有流动圆融的节奏与韵律,也有原始厚朴的力量与雄浑。
《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周伯衍对甲骨文书法不止步于知,更一头扎进去好之乃至乐之,在无数次的书写中感受着远古的声息。据闻,近期他的甲骨文书法个人展“风追甲骨——周伯衍甲骨文书法展”又将与公众见面。选择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之际,举办陕西省罕有的甲骨文书法展,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引人关注,也令人拍案。对周伯衍来说,甲骨也许的确“小众”,行走不免有些孤独,但纵然“废纸三千”,终能“久书成艺”,这份收获,不亦乐乎!
○原题:《乐追甲骨》作者:肖雪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