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怎样评价曾国藩的?
分类: 书画文化 热度:655 ℃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出生,卒于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据说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作为晚清最为著名的人物,曾国藩其最大“功绩”,是帮助清政府“剿灭”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他的才干为人称道,他的德行让人敬仰。甚至有人将曾国藩比肩“圣人”,至今,关于他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曾国藩热,热了又热,隔上几年就要来那么一次。据说某知名教授,著云“给曾国藩算算账”,很火,但我没看,他的家书和文集我倒是翻看了几遍,宋明理学之“气学”奉行者,很能混弄人,你又不能说他没道理。

曾国藩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花园口战神”蒋中正先生是他的忠实信徒,据说蒋先生一生读两本书受益匪浅,一本是《荒漠甘泉》,一本是《曾文正公全集》,还说什么“平生只服曾文正公”,嗯,曾国藩写日记,蒋介石也写日记,这大约就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点罢。
毛泽东作为曾国藩的老乡(他们的老家只有一山之隔),对曾国藩也是研究颇深的,但他对曾国藩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起初,毛泽东也是非常崇拜曾国藩的,甚至还说过与蒋介石类似的话,随后后来思想的进步与转变,毛泽东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也发生了改变,而蒋介石则一生“禁锢”在对曾国藩的盲目崇拜中。

毛泽东对于曾国藩最初的评价,只有一个字“服”,而且是大写的“服”。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在给挚友黎锦熙的信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曾国藩的崇拜。黎锦熙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历史老师,他与黎锦熙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的,这两人来往的信件很多,在这些信件中,毛泽东早年的思想多显其中。在这封谈到曾国藩的信中,毛泽东这样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从这封信中,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早年受曾国藩的影响是很大的。毛泽东的外婆家就在曾国藩的老家湘乡,而他8岁以前就一直住在外婆家,相信在那里,曾国藩的各种故事和传闻他从小是有所耳闻的。曾国藩一介书生,危难之际举兵乡梓,率湖湘子弟转战大半个中国,最终“剿灭”太平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是个军阀,而是个治学严谨的士大夫,他在军旅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著作,继承了程朱理学,在很长的时间里,曾国藩被奉为“立德、立言、立功”的楷模。作为老乡,且相距的时间并不长,毛泽东对于曾国藩的崇拜是很自然的。毛泽东在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就曾批读过《曾文正公全集》(肯定不是蒋介石送的,据说蒋介石特别喜欢送人这套书),对于书中的观点,毛泽东有过大量的批注。期间,他与同学好友也分享读这本书的感悟,如1915年6月25日,毛泽东在给一个叫“湘生”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尝见曾文正家书有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言岂非金玉!”
非但在书信,毛泽东在其早期的文章中,也曾大量引用曾国藩的原文或观点,如他在《体育之研究》中,对曾国藩的锻炼方法就有过赞赏,文中他这样写道:“曾文正行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在另一篇文章中,毛泽东则称曾国藩为“吾之先民”,并对不惜誉美之词——“三湘七泽,惟楚有才。呜呼湖南,鬻熊开国,稍启其封。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这里的曾指的就是曾国藩,左则是左宗棠,与正史中的所谓晚清四大名臣不同,在湖南本地,当时流传的风流人物,是“胡曾彭左”,即胡林翼、曾国藩、彭玉麟、左宗棠,这个胡林翼也是湘军的创始人,他的号叫“润芝”,发现什么没?除此之外,根据现在已发现的文献,我们在毛泽东早期的《讲堂录》中,至少发现了他五次摘录过曾国藩的原话,毛泽东似乎对于曾国藩“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句话,很是欣赏。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之所以推崇曾国藩,既是因为他们是老乡,曾国藩又本身具有吸引力,也与毛泽东受当时人的影响有关,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梁启超是毛泽东十分崇拜的人物,而梁启超本人,对曾国藩非常崇拜,且在文章和著作中极力抬高曾国藩的地位。梁启超在其《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这样写道:“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好家伙,全世界不出一两个的“天才”,曾国藩若是真这么厉害,他后来在处理洋务和“天津教案”时也就不会走麦城了。既然自己的偶像梁启超都这么推崇曾国藩,那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还有啥好说的呢。

除了梁启超外,毛泽东老师,他后来的岳父杨昌济先生对曾国藩也是非常推崇的,在言谈中,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毛泽东对曾国藩的态度,甚至在杨昌济自己的日记中,也写到了他向毛泽东推荐曾国藩的话:“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位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其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受到这些影响,毛泽东对于曾国藩的著作那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曾国藩怎样读书?读哪些人的书?毛泽东一一效仿,且曾国藩爱读的书和文章,也是毛泽东一生读之不辍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进步,尤其在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后,他告别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时代,对于曾国藩的看法和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从1926年3月18日,毛泽东在《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变化,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写到:“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曾国藩是练团练出身,团练即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武力,他们见洪秀全领导一班农民革命,于他们不利,遂出死力来打倒他。故天平天国之事,不是满汉的战争,实是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
走向革命道路的毛泽东,不再是出于文人式的推崇曾国藩,而是转为从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立场出发,首先认定了曾国藩是“镇压农民运动的急先锋”,而他学说的思想内核,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立场”上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搞清楚了这个本质和根源,毛泽东眼中的曾国藩,是农民阶级的“敌人”,但是一个“有本事”、“值得学习”的敌人。在毛泽东革命和军事生涯中,从曾国藩的治学和治军的学问中,汲取了很多养分,为我所用。曾国藩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他善于鼓动士兵,治军重视精神教育,当然他用的是封建伦理的纲常之道,这是毛泽东抛弃和批判的,但其治军的精神教育方法,毛泽东借鉴了过来。据记载,毛泽东在年轻时曾认真地研究过蔡锷编写的《曾胡治兵语录》,后来在其军事生涯中,汲取了这本书的精华,如爱兵、爱民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曾国藩的精神教育法)。

曾国藩在治理湘军时,曾作过一首《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破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饭。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日日唱熟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看着眼熟不,无独有偶,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同年3月底,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4月初,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将“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1929年1月,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六项注意”中又增加了两项:洗澡要避女人、不搜俘虏的腰包,形成了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可以说,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后来在建国后颁布的《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借鉴了曾国藩的《爱民歌》。至于曾国藩的军队精神教育法,毛泽东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创造性的发明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曾国藩、毛泽东,仅有一山之隔的两个伟大人物,曾国藩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从青年时的崇拜,到后来的“学习与批判”,毛泽东对曾国藩没有停留在年轻时“独服曾国藩”的藩篱中,而是与时俱进,在接受了马列主义后,逐渐抛弃了曾国藩的影响,成长为一个远胜于曾国藩的人。而他的对手,蒋介石一生都在学习和推崇曾国藩,学他用人,学他治学,学他修德,甚至学他“打呆仗”,但一样都没学会,只能捧着《曾文正公集》,去台湾继续钻研。

到了晚年,毛泽东再次评价曾国藩,这样说到——“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是啊,曾国藩是个厉害的人物,而且是最厉害的人物,但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