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良:书法传统,敢问路在何方
分类: 书画文化 热度:514 ℃

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唯一的一位楷书、行书、草书都获得过全国大奖并且连续获一等奖的书法家。
陈海良老师
从书法史的角度看,随着书法完成从传统书写到展厅表达的跨越,书法的本质因素与展厅的现代意识将逐渐形成一体共生的依存关系,展厅书法的利弊,正是我们前行中从迷茫走向自觉的参照。
展厅犹如“T台”,展厅中形式化的视觉盛宴,在现实生活中未必就切合。展厅也是个孵化器,当代书写的实用性已经被抽离,把传统书法置于新的视觉空间来获取新的赏读感受,显然已经缩小到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书法的发展和未来。要大胆的尝试,无论是利用来自于书法的本质因素,还是西化的现代手段,只要是在中国书法边界之内的探索,都是站在书法发展的风口寻找出路的一种方式。
《杜甫诗》
对书法的理想,我们不能总停留在古典辉煌的臆想中,最终要使书法成为大众、精英共享的文化。要思考当代书法的形式如何与时代、空间之间形成连接,走向社会最大、最宽泛的可能。
当今社会对我们的创作显然还有着太多的不解,比如丑书或俗书之间的争论等。这是艺术史的理想,也是书法传统的理想延续。但从书法的个人理想来看,通过展厅的艺术表达,激发自我的创作才华,逐渐形成较高格调的个性化语言,同时也获得社会身份的确认及艺术的认可,这是当代书家个体的历史跨越,也是当代书法审美评判的普遍性要求。
《苏轼论书二则》
还有,书法传统不只是笔墨本身的延续,更是精神延续,包含时代特征。也就是说,一件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植根于我们的生活,随时代改变而改变。传统的书写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文化活动,在长期的磨合与相互渗透中达到高度的融合,在下意识的感觉中形成了一种通感,或一种基调。或风格倾向,它是文化的,更是图像的,它与文字、文学、典籍、公共艺术等息息相关。
几千年来,书写一直保持着一种稳定的笔墨形式,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时,未作出明显的回应,使得传统的书写远离了当代文化核心。缺少一种从当代文化中获取滋养的新形态,而且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生活逐渐失去联系。
《唐诗数首》
书法传统是一个变量的历史衍化过程,它常常因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变而增损。历史上甲骨的契刻、青铜的形制,或简牍布帛、摩崖刻石,抑或手札风流、碑学兴起,都是传统书法在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形式。甲骨刻符并没因高古而一直流行,“二王”风流也没有预想得那样一统书写的未来,所谓碑帖的双峰对峙,在今人看来也是一厢情愿……所以,书法的传统在各个时期都有重建或修建的需要。
今天,现代展厅再度激发我们的创作热情,展厅中的视觉意识、现代形式是检验当今书法是否具有现代感、艺术性的主要依据。而当展厅的表现接受过现实的生活环境的考验,才有可能确立当代书法的文化地位。即,当代书法的文化地位需要时代的重新确认和检验,才能完成当代书法传统的重建。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所以,符合当代书法创作审美理念的重建也显得十分重要。当代书家对书法创作的价值判断来自于直接的艺术审美体验,对不同时期经典作品技术性切割,来满足内心和视觉的需要,传统温养式的过程变得越来越直接,只要画面的需要,促成视觉的和谐,历史上所有的经典文本都是可以借取的。
因此,我们在评判书法时,主要从艺术性的表达来衡量书写的得失,对艺术语言的应用,及语言的模式与场域的关联融合等,自然成为欣赏和评判的主要指标和心灵诉求。
《唐诗数首其二》
但书法的艺术性最终不能脱离生活,需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才是当今书法的出路。当展厅书法的样式不断接受现实社会的考验才能更加成熟起来,当这种技术系统的重新建构,催生符合当代书法文化的审美自觉,当代书法的现代性才能与传统链接。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