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人李卓祺的陈氏书院情结,为你写春联38年不辍
分类: 书画故事 热度:414 ℃

视频加载中
今天(18日)是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全媒体记者特别采访了一位充满“博物馆情怀”的老博物馆人,他叫李卓祺,一位守护广州陈氏书院长达30年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老馆长。
他用整整30年陪护着一座祠堂,每年春节还坚持为祠堂大门书写一副对联。作为一名参与广州陈氏书院重新修复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李卓祺对陈氏书院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李卓祺表示,自己将秉承正道,多读书,多吸取前人积累,减少浮躁,力求去除匠气,“与书俱老”,只要还没老得写不动,会把书写陈氏书院大门春联的工作坚持下去。
镇海楼“广州博物馆”由李卓祺题写
全媒体记者在广州陈氏书院大门,看到了李卓祺书写的一对新对联,这是自陈氏书院1983年起恢复对外开放38年以来李卓祺为其书写的第38幅对联。
或许很多人不认识李卓祺,但位于广州越秀山地标建筑镇海楼一定都去过,其中镇海楼前大片红砂岩石壁上深刻的几个刚劲大字“广州博物馆”,正是由李卓祺在1997年题写,是已故广东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生前指定李卓祺使用“爨宝子体”题写。麦英豪选中李卓祺,是看中他在“爨宝子”碑体上端重古朴、奇崛率真、气质高古的书风。
参与修复守护陈氏书院30年情结难舍
鲜为人知的是,从1971年加盟广州文博系统,李卓祺参与过筹建广州美术馆,历任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等职务,在文博行当一干就是40多年。李卓祺1979年参与管理陈氏书院的修复开放工作,期间离开过5年,细数起来在陈氏书院整整工作了30年。李卓祺爱祠如家,对陈氏书院的重新抢救整修费尽心思,从祠堂大门门联的复原撰写,到祠堂内危墙的抢修,无不留下他默默无闻的实干身影。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陈氏书院最长时间的守护者,李卓祺恢复祠堂原貌、复原被毁五座神龛、挖出民国初年广州修路失散地下石狮基座、还原广场两对旗杆,30年间忙忙碌碌的保护工作一刻也没停缓。期间更挖掘到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秘密,包括发现木质雕竹图藏着一对左右对称倒写“福”;带翅膀裸体小天使一改裸体挂肚兜;太阳公公不捧太阳打出新潮“V”手势;一幅《羊城首景图》内藏清代广州三大景;唐太宗李世民两爱将一守陈氏书院就是120多年等等。
对“爨宝子”碑体情有独钟的“左撇子”书法家
从最早为广州老城区地标建筑镇海楼书写“广州博物馆”开始,李卓祺先后为广州文化馆、白云山公园、雕塑公园、越秀公园、南海神庙、广雅中学、纯阳道观、广州城隍庙等著名文化景点及重要场所书写馆名、对联、碑文和书法作品。他从事书艺研习40多年,早年受秦咢生、李天马、麦华三、李曲斋等大书家的指点提拔,使其入门好,书路正;此外,得到徐邦达、谢稚柳、刘九庵、苏庚春等国内鼎鼎大名的鉴赏大家的指教,有效地提升了其艺术鉴赏水平。
与众不同的是,李卓祺是天生的“左书”,与刻意求变而为之的左书不同,他的左书逆笔中别有拙味,但作品却看不出左手的面貌,非但左手痕迹不明显,多种书体面貌中走的依然是中正之路,呈现出儒雅自然的气质。
在书法上李卓祺对“爨宝子”碑体情有独钟,这种书体源于隶书向楷书的过渡,盛行于南朝时期,以古拙放达的金石味与奇崛率真的古意而为人们所喜爱。李卓祺的爨宝子碑体从楷书和隶书的结合中找到了内心激情的对应,在结构上把不对称柔化,将头重脚轻的奇险匡扶为平正,原始的那种粗糙和草率演变为静穆祥和安宁,保留了传统的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的特色,却又处处显现出灵巧飞动之势。
相关链接:李卓祺,1954年生,广东广州人。曾任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出版有《广州书法家——李卓祺作品选》《李卓祺书法作品集》等。
文、图、视频/·新花城记者:·新花城编辑:林玮琳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