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通过学习欧阳询来革新颜体的书法家
分类: 书画知识 热度:698 ℃

有书友问我:
柳公权是如何通过学习颜真卿而自成一家的?
欧颜柳赵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们都以楷书见长。在这四位书法家中,师承关系比较密切、在风格上称得上相似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个人。

这一点在后世的书法理论中得到了确切的证实,毕竟颜体和柳体在诸多方面是非常相像的。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曾经这样说:
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
这一句话既点出了颜真卿对于柳公权书法的影响力,同时也证明了在苏轼眼中,柳公权的书法不仅仅是承接颜真卿书法那么简单,他还有所创新。朱长文则与苏轼持相似的观点,认为柳公权:
盖其法出于颜(颜真卿),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从他们俩书写书法的效果来看,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他们俩的书法,一个丰硕丰腴,一个瘦硬挺拔。但我们大概都会听说过这四个字:
颜筋柳骨。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认知偏差呢?是什么让古代书法家们一口咬定柳公权就是承接了颜真卿的书法并且可以与颜真卿并列、但现在的我们却看到了二者的书法风格之间是存在着如此多的风格偏差呢?
让我们还是回到苏轼那里,回到苏轼在他的一篇名叫《论书》的文章中找寻答案吧。

在《论书》这篇文章中,苏轼对于书法的认知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角度: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

这实际上是以一种非常奇异的角度来说书法的。苏轼在这里是将书法和人做了一个对比,这个对比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是联系书法史、书法理论中关于“书如其人”的概念就会发现大不一样。
以往传统理论中书如其人所讲说的,只不过是书法带有人的特点、蕴含人的感情、表现人的品德。苏轼在这里是将构成抽象书法的各个组成部分加以具体化,并且以“神、气、骨、肉、血”这五个部分来进行细致分类。

因此,如果我们用血肉筋骨这样的理论来揭示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联系,这是存在一定理论依据的,也是合理的。
而根据常识推断,我们可以得知,“筋”和“骨”是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的。我们常常说的俗语“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就体现了筋骨之间密切的联系。

但“筋”与“骨”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是属于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颜筋柳骨既体现了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之间的承接关系,但是同时也标志着他们俩的书法是不同的。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筋”这个字,会让你想起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皮筋?弹性?柔软?
没错,“筋”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如此,而颜真卿丰腴肥硕的书法也的确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感受。所以人们才说颜体多“筋”。

但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颜体存不存在“骨”呢?颜体是只有“筋”的书法么?当然也不是。如果没有“骨”,那么筋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所以颜体必然也是有“骨”的。我们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颜体书法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丰腴肥硕,而颜真卿正是借助这一点,将行笔过程中产生的“骨”藏了起来。

但是柳公权在学习颜体书法的过程中,将颜真卿的“骨”很好的“挖掘”了出来。所以,柳公权的书法是以“骨力”见长。
但问题就在于,柳公权是如何做到的呢?
清代康有为一句不经意间说的话,或许可以给我们另外一种给启发。他说:
诚悬则欧之变格者。

诚悬,是柳公权的字,康有为的意思是说柳公权是欧体书法的”革新者“,即柳公权对欧体书法在继承的同时又加以创新,自出新意,这实际上从侧面展现了柳公权对于欧阳询书法的学习借鉴,而我们知道欧体书法讲求瘦硬方正,所以我们据此就可以推知,柳公权之所以可以在颜真卿书法中取得其“骨”,就是因为他学习了欧阳询书法的缘故。


借由欧体骨力的表现手法,柳公权将颜真卿肥硕的书法加以“瘦身”,在诸多细节之处为了彰显新意,因此特意夸张,尤其是笔画的末端收尾以及笔画转折的关节之处,更是如此。
因此,柳公权之所以能在学习继承颜体书法的时候,加以创新,就是因为他看到了颜体“筋力”背后得“骨力”所在,并借由欧体书法特有的技巧加以表现和夸张,这是柳体创新的秘诀所在,也是他可以位列四大书法家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