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玩收藏协会会员名单_向中国军人致敬!随军事题材美术作品走进用生命
分类: 书画知识 热度:723 ℃

(沉浮古玩虫9免费观看)(古玩交易平台排行榜)(古玩app排行)(古玩骗局电影)(古玩虫儿电视剧免费)

提起中国军人,我们会想到什么?粗糙黑黝的手掌?伤痕累累的肩膀?还是烈日灼伤后的脸庞?是挺拔如松的站姿?庄严肃穆的军礼?还是永远冲锋的身影?

每一个艰难时刻,都有中国军人的身影。他们始终冲锋在前,风里来,雨里去,饱经风霜,却从不喊一声苦!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他们在负重前行!

今天是建军节,向所有中国军人致敬!向他们说声:节日快乐!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走过了95年的光辉历程,它以崇高的美学特征、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昂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唤起民众、鼓舞斗志、提振精神的重要武器。让我们跟随军队题材的美术作品,走进用生命和激情谱写的壮丽篇章。

1927年8月1日凌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南昌起义”也标志着一支铁的军队在中国诞生,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南昌起义》中,艺术家通过画面的冷色调和人物凝重的表情,着重强调的是一种起义开始前紧张肃穆的气氛。黎冰鸿曾三次创作《南昌起义》,其中有一幅表现的则是起义胜利军队归来的场面。

秋收起义是在南昌起义之后的9月9号爆发。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标志着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
《秋收起义》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画面充分突出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行军的战士、民兵环绕在毛泽东周围,他们充满信心的表情,表达出他们对领袖的信赖。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幅油画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遵义会议》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会议开会的那段时间里,20位参会者人物神态不同、内心世界各异的情景。画面选用了灰暗的色调,表现了当时政治气氛和革命形势的严峻。艺术家先后三次画过遵义会议,这幅作品耗时3年,四易其稿,被称为第一幅全面、真实、深刻地表现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大型革命历史画。

1932年7月国民党警卫旅长陈汉光率部对琼崖苏区大“围剿”。琼崖军民英勇抵抗,因敌我力量悬殊,反“围剿”失败。冯白驹带领一百多人在母瑞山恶劣的环境下,与敌周旋,最后仅剩下25名英雄。他们胸怀崇高的革命理想,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于1933年4月突围,革命火种再次得到保存。
雕塑《艰苦岁月》的原型就是在海南岛母瑞山艰苦斗争岁月中的琼崖红军。这件雕塑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形象。老战士的面孔上满是被风霜雨雪雕刻的皱纹,一双粗大的手骨节分明,穿着一身破旧的军装,筋骨精瘦却显得十分有力,老战士吹笛,嘴角微溢笑意。少年战士信赖而亲昵地倚坐在老战士身边,托着腮,入神地倾听笛声,仰首遥望远方,表情恬淡美好,满是遐思向往。这件作品将红军在革命斗争中的“苦”与“乐”熔铸一体,体现出战争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向往革命胜利的信念,成为艺术经典,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创作于1975年的《井冈山会师》,再现了1928年毛泽东与朱德初次见面的伟大历史时刻。画中两位伟人紧紧相握的手,既有“会师”的象征涵义,又起到了“画眼”的作用,画面气氛热烈而欢快。

1929年12月底,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确立红军建军原则。
《古田会议》创作于1972年,再现了会议召开的一个历史片段。会场的气氛十分活跃,代表神情专注,反应热烈。毛泽东虽着笔不多,却把他做完报告,等待听取意见和反应的神态表现得非常传神。

1935年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后,于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追堵拦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幅《巧渡金沙江》描绘的就是红军乘坐船只巧渡金沙江的情景。

1935年5月29日,为迅速摆脱国民党追兵,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并发起了强夺泸定桥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李宗津创作于1951年《强夺泸定桥》,描绘的就是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其中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踏着铁索向对岸沖锋。李宗津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师从叔父李毅士、颜文梁、吕斯百等。

《飞夺泸定桥》描绘了廖连长带领21名勇士夺取泸定桥的英雄壮举。铁索桥连接着陡峭的两岸,桥下是湍急的河水,桥上解放军战士们英勇向前,他们一手紧拉铁索、一手挥枪射击,岸边硝烟弥漫,足见战斗激烈。湍急的河水、陡峭群山、昏沉的天空烘托出紧张的气氛。为了展现地势的险恶,艺术家将铁索桥置于画面的上半部分,采用仰视的角度,来反映抢占桥头的红军勇士的神采,同时突出河水的湍急以及两岸的陡峭。作者在处理环境和战争气氛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浑浊的河水突出了“急”字,陡峭的山体突出了“险”字,火焰硝烟突出了“难”字,横穿画面的铁索桥简明突出,桥上英勇向前的战士夺人眼目,他们一手紧拉铁索,一手挥枪射击的英姿,虽然体量上不大,但却形成了冲锋的阵势,有一股力扫千钧的力量感。苍黄和黑褐的主色调更使得整幅画面庄严肃穆、苍茫大气,展现出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无锡古玩鉴定交易中心地址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憾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这幅《红军不怕远征难》是董希文生前最满意的一幅作品。为了创作这件作品,董希文于1955年亲自沿着长征的路线体验当年红军艰险无畏的革命精神。战士们清瘦坚毅的脸庞在篝火映照下,依然乐观、充满信心,也寓意着革命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翻过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四川西部的夹金山。
1951年,吴作人为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创作了油画作品《过雪山》。在巍峨险峻、云雾缭绕、白雪茫茫的大雪山上,红军战士们正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手脚并用地努力向上攀爬。一个背着粮袋、手拄一根棍子、腰里挂着军号的“红小鬼”,正在回头看他身后奋力向上攀爬的战友们。这幅作品是吴作人存世不多的油画精品之一。

直罗镇战役是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一场重大战役。恢复组成的红一方面军和当地群众一起,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
刘文西的《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再现当年战斗取得胜利后,工农红军与当地群众们围绕在毛主席周围喜悦庆祝的震撼场景。1978年此画面世后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刘文西用真实而生动的线条勾勒出一幅振奋人心、气势磅礴的历史名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
2009年创作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中,以生动细节呈现了战事的异常紧张与形势的激烈残酷,那些因爆炸引起的烈火、飞升而起的浓重黑烟、炸弹崩起的尘土石砾、烧焦的铁丝围栏、奋力拼杀的中国军士、两国阵亡兵士的尸体……表现出战场上双方激烈交战搏杀的震撼场面。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这幅《平型关大捷》采用竖幅、俯瞰的角度构图,突出了地势的险要和八路军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作品注重战争氛围的描绘,画面中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有势如破竹的冲击感。笔调奔放、阔笔挥洒、充满激情。明快的光线及一气呵成的山景和烟云,既增强了战场激烈火爆的气氛,又展现了油画材质厚重细腻的艺术特色。

1938年3月至4月中旬,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台儿庄与意图由山东分两路进攻徐州的日军师团精锐进行战斗,史称台儿庄战役。半个月激战,参战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完成于1985年。透过画面,那个硝烟弥漫的残酷战场似乎就在眼前。

1938年8、9月间,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转移任务,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毅然背起重伤的战友,一同跳下激流翻腾的乌斯浑河。
这幅作品整幅画定格在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走向大浪滔滔的江水之中的镜头,每个细节都传达着生与死的巨大力量,所勾制的人群能够抵御一切劫难和悲怆,极具艺术震撼。这幅作品被誉为“革命历史画的早期经典”。

作品以初夏时节北方农村常见的青纱帐为背景,塑造了一老一少两位游击队员在战斗胜利后,携带枪炮、望远镜、手榴弹等战利品满怀喜悦地穿行在青纱帐中的情景。“小八路”生动鲜活的形象与中年游击队员沉稳坚毅的面部神情共同勾勒出“在战斗中成长”的主题,传递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八路”稚嫩的脸上露出的纯真笑容,恰到好处地点出了革命的新生力量在战斗中成长的主题。

1941年9月25日,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根据地进行 “大扫荡”。在冀西狼牙山地区,五位战士为掩护全连转移,主动吸引日军,最后英勇跳崖。葛振林、宋学义负伤被救,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创作于1959年,采用了金字塔式的三角构图:把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放在画面最前面,以表现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将副班长葛振林置于最高处,以体现出他不可征服的气概;并在对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三名战士的刻画中强调了对于敌人的仇恨与蔑视。通过人与山的比拟造型和象征意义,塑造出纪念碑雕塑式的英雄群像,将人物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1942年,日军侵华的战火烧到了冀中平原,冀中的人民都动员起来共抗日军,地雷大显神威,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地道战》是罗工柳1951年创作,这幅作品不仅是罗工柳的代表作,而且也是50年代军事题材的优秀之作。作者以写实的手法,记实性地描绘了那个抗日战争年代的真实情景,在日寇包围村庄和“驻剿”时团结一致打击日寇,画面中大面积的黑暗中突出了人物表情和动态,有一种一触即发箭在弦上的感觉,战斗的气氛让作者描绘得十分紧张。

广义的东北抗联是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各特委、县委直接创建的抗日部队的总称。中国的抗战持续了八年,但东北的抗战却长达十四年之久。东北抗联是抗战中斗争环境最艰苦的一支部队。
这幅《生存》是袁武“抗联”组画中的一幅,描述了一个臆造的场面。抗联是袁武多年就有的想法,几次返回东北:“想画寒冷中的民族英雄,我希望今天的人们能够面对这幅画感受到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里,我们的抗联战士的处境。我希望今天的人们能时常地缅怀他们,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这个民族。

《呂梁巾帼》选择了抗战时期山西吕梁地区的妇女自卫队这个题材,画面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女性,长期抗战中,风霜皴裂了她们的脸和手。条件的艰苦,使她们衣服破旧,面呈青色,但她们心中却有着澎湃的革命激情,浑身上下透着坚毅、果敢、干练。画面构图丰富饱满,充分利用了地形的起伏变化,使人物群体形成高低错落的关系;色彩单纯、朴素、凝重,冷灰的天空、黄土坡和人物的黑、灰棉袄、棉裤的重色块团,形成了画面的基本色调,红色的队旗强调了作品的主题,也提亮了画面的整体气氛。画家通过塑造一组屹立凝望的北方农村妇女形象,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装起来的中国女性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精神风貌。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正式签字投降,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右)向何应钦递呈降书。
巨幅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中,以气势恢宏的整体构架、细腻娴熟的艺术技巧和真实笔触,将南京日军投降仪式的历史瞬间展现给世人,引发众多观众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思考和关注。
画面正中央从左到右是按英、美、中、苏(事实上是按美、中、英、苏)的先后顺序从中间向两边展开的。画中包含了近似于真人大小的200多个人物,场面宏大,画家通过正面的纪实手法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军国主义向我国军民投降的场面。画作凝重庄严,视觉冲击力极强,向世人展示着那段历史中的正义和罪恶。这幅作品曾获得全国第十届美展油画金奖。

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25万人的兵力,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8月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石鲁作品《转战陕北》创作于1959年。在这幅作品中,石鲁把现代山水画和人物画糅为一体,以热烈的气氛展现了大西北壮丽的山川和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革命伟人。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艾中信于1961年创作了《夜渡黄河》,采用“全景式风景”的样式描绘了当时的场景。

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相继由内线转向外线,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油画《决战前夕》是高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表现西北野战军进入战略反攻的第一个胜仗——沙家店战役后,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时期,毛泽东在窑洞地图前巍然站立,沉思的情景,展现毛泽东“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伟大气魄。

1948年3月初,毛泽东为了能直接掌握各大战区情况,制定下一步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各项规划,决定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3月21日,东渡黄河完成。伴随着东渡的顺利进行,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慢慢出现在了东方的地平线上。
钟涵《东渡黄河》创作于1978年,画面中黄河翻涌、气势壮阔,主要人物屹立行进于波涛之中,使作品极富韵律感和崇高感。钟涵几次前往当年渡河的实地考察,找当年船工了解情况,构思多年,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

古玩骗局骗术揭秘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战役结束,历时66天,共歼敌55.5万人。准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淮海大捷》创作于1961年。鲍加、张法根选择了部队乘胜继续前进的场面,来体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合肥古玩交易市场地摊

锦州战役是从1948年10月7日到10月15日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据守辽宁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锦州战役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
在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或中弹或牺牲或冲锋或匍匐的战士在红旗的指引下,讴歌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战歌。此作为多位艺术家联合创作,将场面进行了压缩,着眼点是战争的残酷性。

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解放》创作于1959年,叶浅予以工笔重彩的传统画法,吸收了民间年画的构图色彩处理,烘托出喜庆热烈的气氛。同时,他借用了传统山水画经典“以小见大”的空间把握方式,在画面上创造出中国画特有的“层次空间”。

1949年1月14日,人民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击,打响了解放天津的战役。经过一番激战后在金汤桥会师。建于1906年的金汤桥,成为天津解放的历史见证。天津解放为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会师金汤桥》选取了人民解放军在清晨会师的场景,战士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脸上的伤口清晰可见。孙立新、白展望、窦红都是部队画家,曾多次创作军事题材的作品。根据构图的需要,作品对金汤桥的形象略微做了些夸张,比现实中更宏伟。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路上,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人心向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蒋介石必定失败。”
全山石于1986年创作了《历史的潮流》,画面结构严谨、人物刻画传神,突破了中国油画常见的生硬感。人物与背景明暗对比强烈,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登上长江南岸。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空前壮举。
董希文的《百万雄师下江南》创作于1959年,他采用了百万大军乘风破浪即将登岸的瞬向,以明快的色调,呈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感和胜利在望的兴奋与喜悦。

1949年,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占领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门楼上。
油画《攻占总统府》着力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经历和性格的普通战士群像,宛如一座士兵的丰碑,处在中心的是一位身经百战、老练精悍的战士,他扯下了千疮百孔的国民党旗,正挥臂展开红旗准备升上高空。

1982年12月4日 《义勇军进行曲》被恢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于1935年为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抗日救国的英雄形象。
《义勇军进行曲》中,提炼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精神加以表现。该画采用象征的手法,以长城、烽火台为背景,直点“血肉长城”的主题。前景描绘了抗日战场上的各种抗日力量,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北平学生、华北农民等不同时空里的勇士们齐聚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展现了全民同仇敌忾的钢铁意志。画面中的人物个个表情坚毅而愤慨,静止的画面呈现出瞬间的动态感。在色调的处理上,画家用浓重的色彩烘托出画面的庄重感,天空的背景是红色,兼有朝霞和烽火两重含义。整个画面是一种暖而严肃的色调,凝重而庄严。

《太行铁壁》创作于1984年,该画共描绘了52位军民男女,其中既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又有诸多无名将士和普通民众。画家采用一种新型纪念碑式的构图,借助传统绘画语言与当代艺术表现技法,融合中西方绘画技巧,将写实造型手法与传统的水墨写意以及立体派式的现代构成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出中国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同仇敌忾、共御外辱的精神和决心。

[古玩行的规矩][古玩市场钱币价格][免费古玩鉴定专家在线]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